郭云强主持召开节前安全生产部署会:决不懈怠 全面压实安全生产责任
适配体在与目标物结合前后构象发生变化,影响荧光供体和受体之间能量转移效率,从而产生荧光信号变化。
在实施划线接种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培养基打开的角度,避免造成空气污染。3.5 对于仪器设备与培养基的日常管理在检验过程中,需要对检验所用的仪器设备进行灭菌。
另一方面,在实验开始之前必须对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严格的鉴定,在确保实验仪器设备没有问题后,才能投入后续的实验中。打开样品包装的时候,需要对袋口或者是盒口实施消毒。本文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行分析,提出了强化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有关措施,以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帮助。③对检验仪器的管理负责人进行明确,明确每个部门的工作内容与职责。④根据以往的数据结果分析实验设备运行中的影响因素,在开展检验工作之前,对设备进行校正检查,以此来保障检验工作质量。
因此在具体的检验过程中,必须加强对人工以及检测环境、设备等方面的控制,从而确保微生物检验工作质量,提升结果的准确性,为人们提供安全可靠的食品,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2.3 设备因素应用的仪器装置其质量不满足要求,在使用的时候没有将校准工作以及检查维修工作落实到位,无法保障仪器设备的使用质量满足规范,从而有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很难对食品微生物的含量以及种类进行全方位检测[4]。2.9 逆转肝癌多药耐药黄海涯研究发现水翁花中DMC在体内外均可有效逆转BEL-7402/5-FU的耐药性,作用机制为促进细胞凋亡,增加Caspase-3蛋白酶活性,增加胞内抗癌药物含量,以及下调多药耐药基因蛋白质表达等。
2.6 提高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率金晓辉等发现水翁花中的DMC能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对PPAR产生激活作用,促进脂肪细胞分化,显著提高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率,并且提高脂肪细胞中PPAR靶基因的表达,说明DMC能通过激活PPAR促进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2.5 抗内毒素作用罗清等采用内毒素致小鼠休克死亡法观察水翁花的抗内毒素作用,发现水翁花水提液可显著减少内毒素所致大鼠死亡数,能显著降低血清中NO和TNF-含量,从而表现出良好的抗内毒素所致休克死亡作用。2.1 3 对人胰腺癌细胞株的影响Tuan Huynh等发现水翁花中DMC对PANC-1和MIA-PACA2细胞具有浓度依赖性细胞毒性,IC50值分别为(10.50.8)mol/L和(12.20.9)mol/L,DMC激活caspase-3导致PANC-1凋亡,同时诱导Caspase-3和蛋白9的蛋白水解,降解Caspase-3底物蛋白,增强BAK蛋白水平,同时减弱Bcl-2在PANC-1细胞中的表达,说明DMC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化疗药物抑制人类胰腺癌细胞增殖。2.3 强心作用在小鼠心脏灌注系统中,水翁花提取物能抑制Na+/K+-ATPases的活性,增强心脏的收缩功能,同时降低了心脏的收缩频率。
2 药理作用近年来对水翁花的药理研究较多,且逐渐深入,研究发现其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炎、解热镇痛、抗内毒素、降血糖及保肝等。水翁花中的活性成分DMC可提高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率、抑制胰脂肪酶和胰-淀粉酶活性、降低血糖、诱导肝癌细胞MMC-7721凋亡、逆转多药耐药性等,在降脂、降血糖、减肥、抗肿瘤药物开发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本综述缺乏水翁花代谢组学方面的研究,应更加深入地研究水翁花药理活性的物质基础,为其开发新药奠定基础。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相关链接:冰醋酸,淀粉酶,胰岛素,胰脂肪酶。2.4 抗炎、解热抗镇痛作用程少璋等研究发现水翁花能显著抑制酵母混悬液致大鼠发热反应,明显提高热板的痛阈值和抑制冰醋酸所致扭体反应,亦能显著抑制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及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度,说明水翁花具有较好的解热、抗炎、镇痛作用。2.2 对膜脂氧化和神经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卢艳花研究发现水翁花水提取物不仅对小鼠肝微粒体膜脂氧化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且对H2O2诱导的PC12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亦有很强的保护作用,显示出较强的抗氧化特性。结果表明,经水翁花提取物处理后,PCL2细胞凋亡率降低,SOD活性增强,miR-422a、Bcl表达上调,Bax表达下调,说明水翁花可通过上调miR-422a表达对H2O2诱导的PCl2细胞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2.1 抑菌作用水翁花对化脓性球菌和肠道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水提物、醇提物和DMC对胰-淀粉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作用稍低,水提物和DMC抑制胰-淀粉酶活力的IC50为73.1g/mL和69.35g/mL,pH=7.0时抑制效果最佳。结果表明,DMC能够持续抑制LPS诱导的Kupffer Cell胞内前期炎症因子(TNF-、IL-1)和中期炎症因子(IL-6、iNOS)的转录与表达,从而预防和治疗肝炎相关疾病。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亚太传统医药》2020年9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ineweaver-Burk图表明水翁花水提物及醇提物对胰-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为竞争性抑制。低浓度(5mol/L和2.5mol/L)DMC能促进脂肪细胞的分化,而高浓度DMC(10mol/L和20mol/L)则抑制3T3-L1脂肪细胞的分化。
胡迎春研究显示,DMC在饱腹状态时能抑制葡萄糖在小肠内的运转,逆转慢性葡萄糖性损伤的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10M DMC能促进3T3-L1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
2.8 降血糖作用罗颖娣等研究发现水翁花中单体DMC可以修复氧化受损的MIN6细胞胰胰岛素分泌功能,抑制H2O2诱导的细胞凋亡,其作用是通过保护线粒体功能和降低胞内ROS实现的。2.1 2 对过氧化氢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于广周等构建PCl2氧化应激损模型,采用不同浓度水翁花提取物干预H2O2诱导的PCl2细胞从露蕊乌头中分离出的化合物对肺癌细胞A549、胃癌细胞MGC80、肝癌细胞HepG2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露蕊乌头与川乌、草乌的亲缘关系接近,整理文献发现:近年来对于其研究及开发利用一直较少,且其未被《中国药典》收录,对其进行质量控制缺乏相应的质量标准或系统全面的评价方法。迄今,报道的天然二萜生物碱已有千余个,其中,80%以上分布于毛茛科乌头属、翠雀属和飞燕草属植物中。文献以乙醚为提取溶剂,从露蕊乌头中分离其主要生物碱成分乌头碱(aconitine),并测定了其含量。
露蕊乌头是毛茛科乌头属植物露蕊乌头亚属的唯一种,与川乌、草乌的亲缘关系接近,根、花、叶、种子及全草均可入药,广泛分布于是西藏、青海、甘肃及四川等省区的高海拔地区。露蕊乌头中含有以乌头碱为代表二萜生物碱、黄酮、-谷甾醇、甘露醇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镇痛、抗炎及强心作用,同时还具有抗肿瘤、抗癌活性。
1.2 其他类化学成分从露蕊乌头中还分离出了总黄酮、-谷甾醇、甘露醇等成分。文中对露蕊乌头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了综述,得出以乌头碱为代表的二萜生物碱是其发挥主要作用的活性物质,同时,结合刘昌孝院士提出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理论,对露蕊乌头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得出二萜生物碱是露蕊乌头Q-marker确定的重要依据,这为建立露蕊乌头品质评价方法和制定相关质量标准提供了参考,也为露蕊乌头的深入研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新思路。
5 结语露蕊乌头中化学成分以乌头碱等为代表的生物碱为主,其具有镇痛、抗炎、强心作用,还有抗肿瘤、抗癌活性。同时,乌头碱注射液有减轻癌症患者疼痛,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文中综述了露蕊乌头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并以此为基础预测分析了露蕊乌头的质量标志物,为露蕊乌头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现对露蕊乌头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并以此为基础预测分析了露蕊乌头的Q-marker,旨在为露蕊乌头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为露蕊乌头的深入研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露蕊乌头不同药用部位毒性也存在差异,根的毒性远远大于地上部分,这与根的酯碱相对含量远大于地上部分有关,因此,可采用适当的炮制加工方法处理后再使用。文献对C18-二萜生物碱进行了整理发现以高乌甲素为代表的该类生物碱具有良好的镇痛活性且不具有成瘾性,此外,该类生物碱还具有抗心律失常、抗炎、局麻及抗风湿、抗癫痫、抗细菌、免疫调节、抗血管新生的活性。
通过对露蕊乌头中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分析得出:以乌头碱为代表的二萜生物碱是其发挥主要作用的活性物质,这为露蕊乌头Q-marker的确定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文献采用冰乙酸致小鼠扭体实验发现露蕊乌头根煎煮液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证明其具有抗炎作用,同时发现露蕊乌头对大鼠骨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此外,C20-二萜生物碱还表现出对心血管、对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等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露蕊乌头75%的乙醇提取物对小鼠肉瘤S180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进而说明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3 毒性研究露蕊乌头具有较大的毒性,少剂量使用可发挥药理活性,过量易引起中毒反应。露蕊乌头中代表性生物碱的结构见图1。
通过露蕊乌头茎叶水煎煮液对离体蟾蜍心脏的作用研究发现,其能够使心肌收缩力明显增强,说明露蕊乌头具有强心作用,但其安全范围窄,作用短暂,毒性较大。露蕊乌头与川乌、草乌的亲缘关系接近,在化学成分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为寻找一些产量小、价格高的中药有效成分代用品,扩大药源,或寻求新型名贵药材替代品等提供了思路,此外,露蕊乌头分布范围广,资源蕴藏量较大,可以做为中药中间体等的提取原料。青海民和称为泽兰,青海藏药名为丝拉那保曼巴,四川西北部藏族地区称罗砧巴,甘肃岷县称老鸦蒿,甘肃天祝称臭蒿,西藏称为乌头。整理文献发现:上世纪80年代已经有关于露蕊乌头化学成分和活性研究的报道,但近些年相关研究较少,可能与其生物活性及毒性等存在一定的关系。
文献对露蕊乌头总生物碱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得出了最佳提取工艺为:温度80℃、浸润时间36 h、超声处理30 min,在此条件下,乌头碱的含量最高。近年来,刘昌孝院士提出建立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新思路,其贯穿中药种植、生产、加工、制剂等全过程,与中药化学成分、安全性和有效性紧密相关,为中药整体质量标准建立提供参考。
露蕊乌头的甲醇、乙醇提取物可以触杀黏虫,进而明确了露蕊乌头是一种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草地有毒植物。4 露蕊乌头Q-marker的预测分析二萜生物碱是一类结构复杂且活性多样的特征性化合物。
文献利用TLC法检验证明露蕊乌头中存在最少3种以上生物碱成分。同时还发现露蕊乌头茎叶水煎液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能提高小鼠热板致痛后的痛阈值,而且能极显著地减少小鼠腹腔注射醋酸所致的扭体反应次数,说明露蕊乌头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关推荐
-
评论列表 (0条)